大城小事 香港編 ~大嶼山遊記(後篇)~

緊接大嶼山遊記前篇,這次我們要走訪天壇大佛和寶蓮禪寺。兩者皆是大嶼山最受歡迎的旅遊點,同樣也是香港的佛教聖地,禪寺及大佛坐落於海拔520米高的昂坪平原上,景色怡人。禪寺藏經豐富,供奉得道高僧圓寂後化成的舍利子,亦設有大型齋堂。寺院附近開設有香港唯一的茶園,遊人可在此品嘗茶園出產的名茶。在寶蓮禪寺留宿一宵的遊人,可在大清早到鳳凰山觀賞日出;鳳凰山高934米,是全港第二高峰。
坐落於寶蓮禪寺旁的天壇大佛,從籌建到建成歷時25年,1993年12月開光並開放給公眾參觀。天壇大佛是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端坐在三層祭壇上;高34米,重250公噸,佛祖的面龐由原塊青銅鑄造,面積達30平方米。遊人可攀上268級石階,參拜大佛,或在平台上遠眺大嶼山和南中國海的無際風光。

坐落於寶蓮禪寺旁的天壇大佛,從籌建到建成歷時25年,1993年12月開光並開放給公眾參觀。天壇大佛是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端坐在三層祭壇上;高34米,重250公噸,佛祖的面龐由原塊青銅鑄造,面積達30平方米。遊人可攀上268級石階,參拜大佛,或在平台上遠眺大嶼山和南中國海的無際風光。

寶蓮禪寺。
寶蓮禪寺有南天佛國之稱,爲香港四大禪林之首,前名「大茅蓬」,始建於1906年,經歷了多番變遷,寺內有大雄寶殿、天王大殿等。寶蓮禪寺座落於昂坪,位於海拔460 米以上,佔地102公頃 。上世紀初,各方修士在此出塵脫俗,適合潛心學佛。寶蓮禪寺發展至今歷練百年,已成為香港的名勝,香火不絶。另正興建萬佛寶殿,將擺放一萬尊佛像,更有藏經閣和法堂等。


寶蓮禪寺有南天佛國之稱,爲香港四大禪林之首,前名「大茅蓬」,始建於1906年,經歷了多番變遷,寺內有大雄寶殿、天王大殿等。寶蓮禪寺座落於昂坪,位於海拔460 米以上,佔地102公頃 。上世紀初,各方修士在此出塵脫俗,適合潛心學佛。寶蓮禪寺發展至今歷練百年,已成為香港的名勝,香火不絶。另正興建萬佛寶殿,將擺放一萬尊佛像,更有藏經閣和法堂等。


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壯觀的身軀使人目瞪口呆。大佛坐落在482米的木魚峰上,佔地6,547平方米,與寶蓮禪寺相對呼應。遊人可攀268級石階,參拜大佛,或在平臺上遠眺大嶼山和南中國海的無閑風光。
佛像高34米,端坐在三層祭壇上;坐南向北,坐姿為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下進入禪思,修悟正道時,所採用的就是這個坐姿。
天壇大佛下的三層祭壇,內部其實是一個三層的展覽廳,展示珍貴的佛教文物。

天壇大佛壯觀的身軀使人目瞪口呆。大佛坐落在482米的木魚峰上,佔地6,547平方米,與寶蓮禪寺相對呼應。遊人可攀268級石階,參拜大佛,或在平臺上遠眺大嶼山和南中國海的無閑風光。
佛像高34米,端坐在三層祭壇上;坐南向北,坐姿為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下進入禪思,修悟正道時,所採用的就是這個坐姿。
天壇大佛下的三層祭壇,內部其實是一個三層的展覽廳,展示珍貴的佛教文物。

第一層室外 – 大佛外六天母
大佛周圍的六天母像,分別手持六種供品,包括花、香、燈、塗、果、樂,表達對佛陀的敬意。其後在室內第一層功德堂有地藏王菩薩木雕像、銅鐘。第二層法界堂設有華嚴說法圖。至於第三層紀念堂則供奉佛陀真身舍利子。
舍利子相傳是2500年前釋迦牟尼世尊涅槃後留下的聖物,大小仿如米粒,目前只有中國和斯里蘭卡兩國仍有珍藏佛祖舍利。佛教界認為,「見舍利如見佛祖」,是佛致最高聖物。
白原顥
大佛周圍的六天母像,分別手持六種供品,包括花、香、燈、塗、果、樂,表達對佛陀的敬意。其後在室內第一層功德堂有地藏王菩薩木雕像、銅鐘。第二層法界堂設有華嚴說法圖。至於第三層紀念堂則供奉佛陀真身舍利子。
舍利子相傳是2500年前釋迦牟尼世尊涅槃後留下的聖物,大小仿如米粒,目前只有中國和斯里蘭卡兩國仍有珍藏佛祖舍利。佛教界認為,「見舍利如見佛祖」,是佛致最高聖物。

白原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