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櫻井孝昌的流行文化見聞錄~跟隨世界所愛的日本~
- 第19回 世界禦宅化知多少。 “純”禦宅主播吉田尚記訪談。
第19回 世界禦宅化知多少。 “純”禦宅主播吉田尚記訪談。(1/3)
Previous | Next

從2009年到2010年,是我和許多重要的夥伴結交的兩年。如同受命運指引一般,我從2008年起正式開始文化外交活動,而日本人也正是從那時候起,開始意識到日本和世界各地之間的情勢——可謂固步自封——從而正式敞開國門,才有了在世界各地介紹日本流行文化的各種活動。
現在回想起來,這2年間世界各地由日本流行文化所掀起的波瀾實在是壯觀。當時我和外務省的各位一起推進卡哇伊大使事業,又結識了早安少女組,還有結識上阪堇,都是在這2年間所發生的事情。
在這一時期我所結識的同伴中,還有日本放送的主播吉田尚記。在工作之余,我甚至用他的愛稱小吉吉來稱呼他。

▲吉田尚記氏
“出演我節目的嘉賓中講述自己出演海外活動經歷的嘉賓越來越多,但我從來沒有看過海外的活動,感覺很是不妙。”
有一天,吉田突然就說出了上面的一番話,然後他立馬就利用寶貴的休假,於2009年11月自費前往巴塞羅那的“Salón del Manga”和莫斯科的“Japan Popculture Festival(JPCC,現稱J-FEST)”來觀看了我的文化外交活動。那一年我也是第一次從策劃的階段開始參與JPCC活動,而吉田也成為了現今規模有3萬人參展的J-FEST的奠基見證人。
第二年,吉田還參加了由我擔任團長的國家事業——日中青年交流訪華團,在北京、重慶、廣州和中國的年輕人們展開了熱切交流。
之後,吉田出版了《為何與人交流如此愉快》(太田出版)一書。我也希望能有盡可能多的人去讀他的著作,因此和這位純正的禦宅族展開了本次的對談。
網絡喚醒禦宅
櫻井: 2009年,2010年,咱們前往了莫斯科、重慶等媒體業界人士很少到訪的地方呢。
吉田: 掐指一算竟然已經過了6年了!
櫻井: 吉田你可是見證了莫斯科的Japan Popculture Fesival誕生的重要日本人喲。
吉田: 這項活動(J-FEST)現在也發展得不得了呢。
櫻井: 已經成長為參加人數3萬人的大型活動了。
吉田: 竟然有3萬人!
櫻井: 當時吉田你有一句話讓我非常印象深刻。你說互聯網一定會讓世界各國的一部分人基因中的禦宅要素覺醒的。
吉田: 手機走入人們視野的時間雖然各國各不相同,但互聯網的帶寬提升在5年間幾乎是在世界各地都同時產生了,這是一種罕見的轉變。
迄今為止,只有大型資本才能夠跨過國與國之間的界線。例如在重慶吧,我們看到了邁克爾傑克遜的大型廣告牌,但另一方面,城裏我們沒有看到動畫的海報,但是重慶的動漫迷卻不少。這就是互聯網將媒體傳播的路徑進行了改變所造成的。這樣的網絡構造,使得人們的著作可以同時傳到世界各地。
知道不久之前,禦宅族只存在於日本。如果說有喚醒禦宅族的遺傳基因的話,那也需要一定的環境它才會顯現出來。而喚醒禦宅族的環境在互聯網寬帶化以前也只有日本菜具備。而互聯網使得日本和海外都具備相同的環境了。
如同櫻井你的書中所寫的一樣,日本對於創作方面的禁忌是很少的。這樣的狀況下,若是人們單純的去追求自己覺得喜歡的事物,那麽禦宅文化便產生了,由此日本構成了唯一的體系,而且續存了下來。但是,生存與這個體系之中的人們,包括我在內,基本上沒有去關心過世界其他地方的事情。然而,互聯網卻使得禦宅文化一下子就蔓延開來了。
櫻井: 簡直就如同幕末時期的日本一樣。
吉田: 沒錯,這樣的狀況就如同杉田玄白將《Anatomische Tabellen》翻譯成了《解體新書》一般。但是這次的規模更為巨大,互聯網將禦宅文化的國門向全世界打開了。
正式因為互聯網,世界各地的文化著作都齊刷刷的擺在了人們的眼前。然後,那些天生基因中就會對禦宅文化產生興趣的人們首次意識到世界各地的各種產物。我第一次在巴塞羅那的Salón del Manga上看到Cosplayer們的時候也大為震驚。當時在場的幾乎就沒有日本人,沒有日本文化的傳教士。沒有布道的過程然而當地的人們卻自己喜歡上了禦宅文化,我認為這還是生來便具備的素質。禦宅文化自身就能傳布,這一點非常重要。
櫻井: 但是,我在世界各地都見證了禦宅文化的滲透,聽了吉田你的話讓我覺得恍然大悟。
吉田: 現在我們聽聞偶像中如果有誰誰是禦宅族的話,已經不會覺得吃驚了。感覺日本的民眾對於世界其他國家究竟有沒有禦宅族一說,也是覺得有和覺得沒有的人各占一半了吧。
現在回想起來,這2年間世界各地由日本流行文化所掀起的波瀾實在是壯觀。當時我和外務省的各位一起推進卡哇伊大使事業,又結識了早安少女組,還有結識上阪堇,都是在這2年間所發生的事情。
在這一時期我所結識的同伴中,還有日本放送的主播吉田尚記。在工作之余,我甚至用他的愛稱小吉吉來稱呼他。

“出演我節目的嘉賓中講述自己出演海外活動經歷的嘉賓越來越多,但我從來沒有看過海外的活動,感覺很是不妙。”
有一天,吉田突然就說出了上面的一番話,然後他立馬就利用寶貴的休假,於2009年11月自費前往巴塞羅那的“Salón del Manga”和莫斯科的“Japan Popculture Festival(JPCC,現稱J-FEST)”來觀看了我的文化外交活動。那一年我也是第一次從策劃的階段開始參與JPCC活動,而吉田也成為了現今規模有3萬人參展的J-FEST的奠基見證人。
第二年,吉田還參加了由我擔任團長的國家事業——日中青年交流訪華團,在北京、重慶、廣州和中國的年輕人們展開了熱切交流。
之後,吉田出版了《為何與人交流如此愉快》(太田出版)一書。我也希望能有盡可能多的人去讀他的著作,因此和這位純正的禦宅族展開了本次的對談。
網絡喚醒禦宅
櫻井: 2009年,2010年,咱們前往了莫斯科、重慶等媒體業界人士很少到訪的地方呢。
吉田: 掐指一算竟然已經過了6年了!
櫻井: 吉田你可是見證了莫斯科的Japan Popculture Fesival誕生的重要日本人喲。
吉田: 這項活動(J-FEST)現在也發展得不得了呢。
櫻井: 已經成長為參加人數3萬人的大型活動了。
吉田: 竟然有3萬人!
櫻井: 當時吉田你有一句話讓我非常印象深刻。你說互聯網一定會讓世界各國的一部分人基因中的禦宅要素覺醒的。
吉田: 手機走入人們視野的時間雖然各國各不相同,但互聯網的帶寬提升在5年間幾乎是在世界各地都同時產生了,這是一種罕見的轉變。
迄今為止,只有大型資本才能夠跨過國與國之間的界線。例如在重慶吧,我們看到了邁克爾傑克遜的大型廣告牌,但另一方面,城裏我們沒有看到動畫的海報,但是重慶的動漫迷卻不少。這就是互聯網將媒體傳播的路徑進行了改變所造成的。這樣的網絡構造,使得人們的著作可以同時傳到世界各地。
知道不久之前,禦宅族只存在於日本。如果說有喚醒禦宅族的遺傳基因的話,那也需要一定的環境它才會顯現出來。而喚醒禦宅族的環境在互聯網寬帶化以前也只有日本菜具備。而互聯網使得日本和海外都具備相同的環境了。
如同櫻井你的書中所寫的一樣,日本對於創作方面的禁忌是很少的。這樣的狀況下,若是人們單純的去追求自己覺得喜歡的事物,那麽禦宅文化便產生了,由此日本構成了唯一的體系,而且續存了下來。但是,生存與這個體系之中的人們,包括我在內,基本上沒有去關心過世界其他地方的事情。然而,互聯網卻使得禦宅文化一下子就蔓延開來了。
櫻井: 簡直就如同幕末時期的日本一樣。
吉田: 沒錯,這樣的狀況就如同杉田玄白將《Anatomische Tabellen》翻譯成了《解體新書》一般。但是這次的規模更為巨大,互聯網將禦宅文化的國門向全世界打開了。
正式因為互聯網,世界各地的文化著作都齊刷刷的擺在了人們的眼前。然後,那些天生基因中就會對禦宅文化產生興趣的人們首次意識到世界各地的各種產物。我第一次在巴塞羅那的Salón del Manga上看到Cosplayer們的時候也大為震驚。當時在場的幾乎就沒有日本人,沒有日本文化的傳教士。沒有布道的過程然而當地的人們卻自己喜歡上了禦宅文化,我認為這還是生來便具備的素質。禦宅文化自身就能傳布,這一點非常重要。
櫻井: 但是,我在世界各地都見證了禦宅文化的滲透,聽了吉田你的話讓我覺得恍然大悟。
吉田: 現在我們聽聞偶像中如果有誰誰是禦宅族的話,已經不會覺得吃驚了。感覺日本的民眾對於世界其他國家究竟有沒有禦宅族一說,也是覺得有和覺得沒有的人各占一半了吧。
2009年,巴薩羅那『Salon del Manga』









Previous |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