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特集
- Culture Watch
- 【Culture Watch】拉麵 VS 烏龍麵 淺談福岡...
【Culture Watch】拉麵 VS 烏龍麵 淺談福岡的麵文化

福岡的烏龍也很棒
首先請大家欣賞以下的插圖。這是去年12月舉辦的“福岡擬人化插圖大賽(日文)”中,來自泰國的年輕朋友們描繪出的福岡印象。
插圖的主題中,“草莓”是壓倒性的多數,不過“拉麵”也沒輸給它呢。
今年3月為采訪工作到訪福岡的中國、泰國、臺灣的雜誌編輯部在采訪店鋪、甜品的間歇,還徹底品嘗了福岡的拉麵,並且還在雜誌上登載了相關報導呢。(旅日期間報導請點這裏)。果然,說到福岡的話,拉麵、牛雜鍋、明太子…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前幾天,看了福岡縣的統計情報,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
“福岡縣的拉麵店和烏龍麵店,哪個數量較多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這樣記載的:“福岡縣內包括的拉麵店在內的‘中華料理店’共有2087家,包括烏龍麵店在內的‘蕎麥・烏龍麵店’共有1154家。(2009年)”
不過,所謂“中華料理店”我感覺範圍就廣了。
於是乎,僅供參考之用,我們統計了《TOWN PAGE 福岡地區中部版》。
其中,“拉麵店”214家、“烏龍麵・蕎麥麵店”198家。(不包括記載為事務所的)
說到底果然還是拉麵店多一些,不過也算是勢均力敵不分伯仲。
我很能理解提問者的心情。
福岡的拉麵很美味,經常吃。相信來到福岡的觀光客也一定會品嘗一下福岡的拉麵吧。
但是,似乎被遺忘了呢...
在福岡,還有很多你忽略掉的精粹麵文化!!!…不過我想人家也沒有這麼激動啦。
今年3月為采訪工作到訪福岡的中國、泰國、臺灣的雜誌編輯部在采訪店鋪、甜品的間歇,還徹底品嘗了福岡的拉麵,並且還在雜誌上登載了相關報導呢。(旅日期間報導請點這裏)。果然,說到福岡的話,拉麵、牛雜鍋、明太子…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前幾天,看了福岡縣的統計情報,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
“福岡縣的拉麵店和烏龍麵店,哪個數量較多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這樣記載的:“福岡縣內包括的拉麵店在內的‘中華料理店’共有2087家,包括烏龍麵店在內的‘蕎麥・烏龍麵店’共有1154家。(2009年)”
不過,所謂“中華料理店”我感覺範圍就廣了。
於是乎,僅供參考之用,我們統計了《TOWN PAGE 福岡地區中部版》。
其中,“拉麵店”214家、“烏龍麵・蕎麥麵店”198家。(不包括記載為事務所的)
說到底果然還是拉麵店多一些,不過也算是勢均力敵不分伯仲。
我很能理解提問者的心情。
福岡的拉麵很美味,經常吃。相信來到福岡的觀光客也一定會品嘗一下福岡的拉麵吧。
但是,似乎被遺忘了呢...
在福岡,還有很多你忽略掉的精粹麵文化!!!…不過我想人家也沒有這麼激動啦。
《台灣版GLAMOROUS》的專屬模特Mona Chan已經完美地擺好pose啦,這裏就是福岡市博多區的“承天寺”。
在進門處屹立著“麵條蕎麥發祥之地”的紀念碑。
據說在鐮倉時代,這座寺廟的創始人聖一國師從宋朝帶回了紡織品、烏龍麵、包子、茶葉的製法等技術,在國內大範圍推廣。
福岡的烏龍麵歷史悠久,它結合了福岡的風土人情,發展壯大至今。
完全將湯料的鮮美發揮到極致的湯汁配上柔軟的麵,上麵的裝飾配菜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丸天(圓型的甜不辣)或是牛蒡甜不辣了吧。
有中國傳過來的製法在經歷了長久歲月的升華後,逐漸演變成了我們今天常吃的“烏龍麵”。
亞洲各國,有著各自的麵文化。
如果有機會,還希望不僅只是拉麵,也請多多採訪一下福岡的烏龍麵。會收到怎樣的感想呢,我十分期待。(編輯部mou)
在進門處屹立著“麵條蕎麥發祥之地”的紀念碑。
據說在鐮倉時代,這座寺廟的創始人聖一國師從宋朝帶回了紡織品、烏龍麵、包子、茶葉的製法等技術,在國內大範圍推廣。
福岡的烏龍麵歷史悠久,它結合了福岡的風土人情,發展壯大至今。
完全將湯料的鮮美發揮到極致的湯汁配上柔軟的麵,上麵的裝飾配菜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丸天(圓型的甜不辣)或是牛蒡甜不辣了吧。
有中國傳過來的製法在經歷了長久歲月的升華後,逐漸演變成了我們今天常吃的“烏龍麵”。
亞洲各國,有著各自的麵文化。
如果有機會,還希望不僅只是拉麵,也請多多採訪一下福岡的烏龍麵。會收到怎樣的感想呢,我十分期待。(編輯部mou)